谢邀,其实我没有看过《茶馆》这本书,唯一的就是在上学的时候学到过一篇里边的文章。然后一直没时间看书(其实是懒得)。后来看了一遍于是之老先生的电影《茶馆》。怎么说呢,看书有一种韵味,但是书上写的一些东西,例如北京话的口语,一语双关,语气,眼神和动作,还是得从更加直观的电影里去观赏到。
看书:
优点:有一些自己对于当时的社会,人的思想想法的理解。因为毕竟书并不是很直观,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哈姆雷特,看书,每个人什么样子,是你心里所想的那个样子。并不一定是最真实的样子。
缺点:因为老舍先生是北京人,里边一些北京话的语气,口语的意思,如果不配合着直观的人演绎出来的话,非北京人可能不是很好理解。
电影:
优点:对于非北京地区的人来说,书里想表达的意思就有一些很好的理解了。而且那种北京俏皮话,北京话的韵味能够直观的看到。
缺点:电影是一种定式,比如于是之老先生演出来是一个样子,电视剧里陈宝国演出来又是一个样子,先看谁演的,就会在心里有一个直观的样子,然后再看别人演的就会有一种比较,比较的都是别人演出来的样子,没有自己心里所想的那个样子了。
结论:看书和看电影的优缺点都已经列出来了。题主如果只是想看看电影或者电视剧的话,直接看就好。如果题主想研究或者是非常喜欢的话,可以选择看看书,然后电影电视剧都去看看,综合着来描绘当时的社会环境风貌,以及心中那个王利发。
听书听扣,看戏看轴
电影和话剧这两种艺术主要都是视觉艺术,看的是剧情,是表演,是腕对角色的理解。
看书就是咂摸滋味的一个过程,看的是作者的遣词造句,看的是作者想表达的思想和书里任务的悲欢离合。
跟啃一根棒子骨一样,看戏啃肉,看书嘬髓,少了一样你都领略不了这根骨头的全部风味啊。
《茶馆》原著就是话剧剧本,不是小说。所以探讨的应该是话剧和电影的区别了。
这本是两种艺术形式,但是又有很多想通之处。主要区别是话剧需要遵守三一律,电影则一般多场景。
本来是一个话剧剧本,硬要改成电影。这电影恐怕看起来是个话剧,缺少电影感。
刚看过电影,老电影确实好看,唉,这人间呀。看的揪心
电影里的对白(鼠来宝)几乎都可以在书中找到,电影对人物理解更直观。